close

前一篇提到調查研究報告的疑義,這一篇則是更明確的來談一些問題點。

首先從彩繪的內容開始,一方面是因為張廖家廟比較精采的裝飾在於彩繪,二則是有位研究生寫了一本彩繪的研究報告,所以,我們也順便來看看這本研究論文。有趣的是,論文的指導教授就是調查研究案的負責人- 林會承教授,值得好好來談一談。

1041028_0086-43.jpg 

這次要先談三幅彩繪畫作,他們彼此有一些關聯性,所以要放在一起來談。

第一個是在正殿大楣上的主畫作,原報告指為:『大拜壽』(郭子儀);第二個是正殿前的拜殿左架大通畫作,原報告指為:『趙子龍救主』;第三個是正殿前的拜殿右架大通畫作,原報告指為:『關公保嫂過關』。 共三幅畫作!

早期,古蹟的調查研究報告很少認真關注裝飾藝術的部分,都是聊備一格、平舖直述的帶過,若有明顯的落款、易辨認內容,就略述一番,很少認真的去看待、研究。張廖家廟的調查研究報告亦是如此!

現在傳統建築界檯面上的大師級人物,對於裝飾部分也少有深入研究。我常私下與朋友說,因為這些大師都忙著研究建築史、大學問的事,沒時間管這些裝飾的小事,才輪得到民間研究者出頭!

因此,要在早期的調查報告中找出不足或疑義之處,實在是容易的。

2012年,有位研究生寫了一本《台中西屯張廖家廟的彩繪》論文,很遺憾地,這本論文(個人認為)質量皆不佳,基本的基礎都是抄自調查研究報告,再加上其他一些裝飾類書籍的資料拼湊而成。所以,基本的論調都是照著調查研究報告再進行的,了無新意、實在可惜!

第一幅、正殿大楣上的主畫作

1041028_0087-63.jpg 

 

 

在報告中指為:『大拜壽』(郭子儀),論文中則稱為:『郭子儀壽辰』。無論名稱為何,其內容就是耳熟能詳的郭子儀七子八婿大拜壽的主題。 事實上,這個說法是可議的! 而且,報告與論文中都未曾對立論基礎有任何交代,隻字未提!
一般看到類似的(裝飾)場景都會說是這個題材,大概是常見的狀況,個人也可以理解。

 

這幅畫作恐怕是沒有這麼單純!其中有個令人起疑的地方,在畫面的左方有一個騎馬的官人往右而行,像是要進入宅第之中。在他的前導人員,可以清楚看到他們的手持物上清楚的寫著「張」這個姓氏!在其他地方的相同裝飾表現中,未曾看過這樣的表現方式,個人認為這個「張」字有特別的意涵!

1041028_0757--43.jpg 

稍有研究的人可能知道,祠堂、祖廟、家廟或宅第,在主要的廳堂中的裝飾或楹聯,常會出現與主人(宗族)相關聯的題材表現。

『承祜堂』是張廖家廟,他們的先祖張元子曾誓言:生當姓廖、死必歸張。也才有了張廖的姓氏!

所以,個人推論這幅畫作的表現題材,其主人是「張」姓家族,如此,這幅畫出現在主位的大楣上更符合張廖家廟的特質!

這樣的推論可能合理,更重要的是,吾人在另外一幅畫作上看到可為印證對照的證據。

第二幅、拜殿左架大通畫作

1041028_0655-43.jpg 

在報告中指為:『趙子龍救主』,論文亦如是說。這一橋段是《三國演義》中,趙子龍救出幼主阿斗的故事。這也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知名故事。

畫面的場景發生在河岸邊-河中,在河邊的應是敵營兵將,在河中的是落難者,這落難者是一年輕人護著一位中年人。

這樣子的場景說是趙子龍救主,稍有經驗都看得出來是有問題的!

1041028_0704-43.jpg 落難者

一來場景不對:三國演義中這一橋段的戰場並無長江大河,而是在山林荒野;
趙子龍與幼主的形象與落河的兩人形象完全不符。
更別說,論文中竟解說這一段故事是趙子龍去救援受困的黃忠,真是亂七八糟!

其實這一段故事有可能是:『張公藝救秦王(李世民)』的故事。
而這一段故事也呼應了前段所說的故事,
正殿正中大楣構架上的彩繪故事應是:『百忍堂、張公藝九世同居』的故事。

救秦王的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李世民曾單騎到佔據任城(今山東濟甯)的徐圓朗軍中刺探軍情,不幸被認出圍攻捉拿。李世民殺開一條血路向西北方向逃走,當他來到壽張縣張家莊前,一條河擋住了去路。河上有一獨木橋,李世民身負重傷人困馬乏,不幸馬失前蹄跌入水中。恰巧,張公藝帶領幾個青年在河岸邊習武,他見一壯士跌入水中,忙叫人救起,扶到家中給他治病養傷,不幾日李世民便恢復了健康。當時,李世民不便於說明自己的身份就起程離去。李世民登上皇位(唐太宗),一直沒忘張公藝救命之恩。所以在貞觀九年特賜親書『義和廣堂』金匾派使臣前去旌表。

1041028_0661-43.jpg 

由此,吾人認為(推論)這可以相互印證出大楣上的畫作主題,以及為甚麼畫作上會特別標誌出「張」這個姓氏。

大楣的故事,講的是百忍堂的故事,主人翁是張公藝

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鄆州有人名張公藝,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無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問其故,張公取出一張紙寫下了一百個忍字,唐高宗十分讚譽便賜號「百忍堂」,從此各地張姓大都以『百忍』為堂號,並列為祖訓。

1041028_0760-43.jpg 

第三幅、拜殿右架大通畫作 (如下圖)

1041028_1032-43.jpg 

在報告中指為:『關公保嫂過關』,彩繪論文中則稱為:『關公保二嫂』,看得出來兩者指的都是同一個戲文橋段。這一橋段是《三國演義》中,關羽離開曹操,帶著二位嫂子要回去找劉備,並衍伸出過五關斬六將等故事,這也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

可惜的是,事實上這幅畫作的主題並不是如此!從以下各幅畫作的細節可以看出端倪。

中央偏右的那位主角武將,其樣貌明顯可以看出並非關羽,所持兵器亦非青龍偃月刀(關刀),而是一位持長槍的英俊武將,比較像是趙子龍(趙雲)!

1041028_1043-43.jpg 

畫作右側乘車者是二位夫人,是二嫂(劉備夫人)無誤,時空場景卻是不相同的。

1041028_1042-43.jpg 

細看畫作,一位夫人手中抱著孩兒!此二位夫人是帶著小孩-幼主阿斗-逃命啊!

1041028_1042-41.jpg 帶著小孩逃命

據此可知,這一段可能是趙子龍護二嫂與幼主逃命的橋段,之後才有井邊託孤、子龍單騎救主的故事。

 

所以,這三幅畫作的題材應該是:

1.正殿大楣的主畫作為:『百忍堂-張公藝九世同居』;

2. 拜殿左架大通畫作為:『張公藝救秦王(李世民)』;

3. 拜殿右架大通畫作為:『趙子龍單騎救主』。(護二嫂與幼主)

 

這三幅畫作彼此還有相關聯性,可看出配置的構思:

第一與第二幅,畫作主角都是張公藝,而且可以對應出家廟主人的背景。(張姓)

第二與第三幅,在空間上處於相對稱的位置,題材上也都是「救少主」的同屬性故事。( 被救的兩人-阿斗與李世民-後來都登皇位 )

 

原來的研究報告與碩士論文對這些細節都無交代,更談不上所謂的「研究」,只是輕輕的幾句話帶過。
在下的論述與判斷或許不恰當,還請前輩 網友們不吝賜教!
當然,這事也不是我說了算,有請教過一些同好前輩,可以確認的是原來研究報告與論文寫的題解確實是有問題的!個人對第一幅畫所做的論述應該是恰當的。
第二幅作品,因為幾乎沒見過相同的題材作品,可能還需要其他的佐證才能蓋棺論定。(想說他是水淹七軍卻也不是很像)
第三幅畫也還有一些小疑點,只能說暫時如此推論,看看是不是還能有其他作品來做比對,或許可做確認,也或許會推翻我的論述!...^_^

 

PS…

前些時候曾在網路上貼過大楣的照片,因為一時還未有明確證據做推論,只能先依官方說法(業主的文宣資料)。
此番清楚驗證後,將會把那篇貼文刪除!
對於曾經看過那篇貼文的朋友,在此說聲抱歉了!

 

arrow
arrow

    水瓶尼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