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劍潭古寺  

在一些談論廟宇的文章裡最容易看到這種論點,特別是一些寺廟的專輯、沿革誌。相關人等又特別愛講有多少開間、面開五門,是屬帝后等級…等等論調。

前些時候才又在FB的一個網友貼看到類似論點,他好像是一位導遊!他的一段文字如下:「一般如帝、后可建五門,稱五朝門。分別是龍門、三川門(中港門和小港門)、虎門。」 ( 真是一派謬論瞎扯!! )

我不得不說,傳說一些似是而非的建築論點之主要人物首推導覽解說類工作者。( 我也是ㄝ )
他們絕大多數非建築專業,或許有人期望自己也有專業水準,雖四處聽聽課(講座)、看看書,卻也常弄不清楚一些東西的本質是什麼,人云亦云罷了!
包括一些我很敬重的前輩亦是如此!說實在的,我不會太怪他們,要怪就怪那些教他們的『老師』,或那些自以為是的文史(史蹟)前輩。

 

本篇我就以『五門』這個議題來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若有不當之處歡迎大家來指正、討論、研究。不過,請以古建築學術上的證據來提出討論,不要用民間口傳的似是而非論點,特別是廟裡人員的說法來抬槓! 這樣會比較容易達成共識。

另外,因為台灣現存的建築物沒有超脫清朝以前的具體實物,所以,談到有所謂的『規定』之類的,在此皆以清朝的為準。而其中最主要的應該就是《四庫全書》中所收羅的資料了。例如:《大清會典》、《清史稿》,其他建築專業上的參考書籍則有《清營造則例》之類的。再往上的則有如《營造法式》、《營造法原》等典籍。

近代的參考書籍則有:梁思成《中國建築史》、中國工業出版社《中國古代建築史》、伊東忠太《中國建築史》、李乾朗《台灣建築史》、李允鉌《華夏意匠》、謝敏聰《宮殿之海紫進成》、劉致平《中國建築類型及結構》、陶洁《堂而皇之》、樓慶西《中國建築的門文化》…等等。 (暫列部分為代表)

 

帝≠后 

稍有概念的人大多知道,帝與后的等級是不同的,建築上是如此,生活用品上也是如此。相關人等的說法,把帝后視為同一等級來看待或論述,基本上就是不太恰當的。

更何況妻以夫為貴,在建築上女性也是沒有地位的(獨立空間),所以相關的規定不會特別提到「妻」的部分,即使在紫禁城,專屬於女性的也僅只於她們的寢宮(殿)罷了,等級上更不可與皇帝相提並論。

或許在宗教上,信徒非要將帝與后視為同等級的地位,吾人無法置疑。但要在建築上用這等觀念去套用,卻是找不到立論基礎的!不過,這等觀念知道即可無須執著,既然神祇們是各自的個體,不同於人世間之后以帝為貴,那也只好讓她們的祠廟用同等級來看待了!

 

『五門』

不知網友是否了解北京城中的紫禁城,也就是皇城。若要了解皇帝等級的建築狀況,看看紫禁城內的實物是再清楚不過的。

樓慶西教授的書中提到紫禁城時有這麼一段有關「門」的說明,他說:「這些皇城、宮城內各組建築的大門,正是按照古代王城『五門三朝』的制度,有秩序的安排在這些建築的前方,…」。

此處所謂的「五門」並不是台灣相關人等說的「五個門」,而是指中軸線上的『五重門』。
以紫禁城來說,第一道大門是「天安門」;第二道門是「端門」;第三道門是「午門」;第四道門是「太和門」,之後才可看到「太和殿」;第五道門則是「乾清門」,它是皇城前三朝的後門,也是後三朝的前門。(引用樓慶西教授的說法,但此說法有另一派不同意見,請參考續篇。

以天安門來說,它是城門樓式的建築,城牆開有五扇門,牆上有樓,樓是九開間、歇山重簷,城加樓總高33.7公尺。

從以上的說明即可看出,一般人不懂真實的狀況,也不看中國建築史,當然也很少看其他相關的書,即使是建築科系的學生們亦是如此。這也就難怪會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說法出現。

而且,就以單一個天安門的等級來說,又有哪個建築可以說是稱得上「帝」的等級規格呢? 再瞎說硬坳就是自欺欺人了!

天安門.jpg   

 

『門』代表了甚麼?

在台灣提到廟宇的建築,除了喜歡講甚麼帝后等級外,另一個迷思就是很在意門屋的大小、開幾扇門。 實在有點......!

在《四庫全書》中的《大清會典》卷七十二中有記載:「府第,凡親王府制正門五間、啟門三,繞以崇垣,…正殿七間…翼樓各九間…後殿五間…後寢七間…後樓七間…」。

台灣的古建築多數規模不大,更多中小型的建築,其正門建築寬度就等同於整個建築的寬度,因而造成了對"門面寬"(開間數)的迷思。

需知,中國傳統建築是群組的建築,從前述《大清會典》中的記載可知,整個建築群落都以牆圍繞,出入的正門只是佔了正面尺度的一部分而已,正門僅有五間寬度,正殿卻是七間寬,在加上側殿、臨棟間距等,總寬度恐怕有一二十間。這樣的規模只是親王而已,皇帝的當然要更上一層。

試想,台灣有幾間廟宇達到這親王等級的呢?

彰化孔廟.jpg

 

不要陷入迷思! 

以上所說的是就事論事,不過,這一些說明只為了給大家一個觀念:不要陷入無謂的迷思!如果要抬高自己的地位,就直接了當說自己神格大、所以廟大,不需瞎扯一堆理由去唬弄外行人。

台灣的建築發展,有自己特殊的時空背景,造就了我們看到的這些建築樣貌。硬要拿來與皇帝的規矩相比實在也沒必要!
一個皇城的「午門」,就要比整個鹿港龍山寺的佔地還大上數倍。 ( 午門總寬115公尺、深106公尺、總高49.75公尺 )

要懂得欣賞建築真正的美,不要只是取比外表的虛華、壯大。那就不禁要讓人家想到一個笑話:要比開的車子大,那就去開公車吧! 

( 待續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傳統建築;廟宇;五門;
    全站熱搜

    水瓶尼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