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建築物有多少構件、有多少個名稱,您知道嗎?』
( 續前篇... )
在觀察的這個工地剛開始只看到幾個構件上的註記時,有其他人推論認為那是移地改建時的匠師所寫上去的(1912),甚至有人認為是負責本案之知名大木匠師陳應彬師傅所寫的。
訪談時,本次整修的大木陳師傅則說註記上的有些用詞與彬司一派的不盡相同,因此,認為那些可能是最早的(初建)匠師所寫的註記(1892)。他還表示,寫這毛筆註記的師傅應該是屬於以興建宅第類建築為主的匠派(意指不是以廟宇為主的),所以,在用語上才會出現『前進』(第一進),而非『三川殿』或『前殿』之類的廟宇常用詞。並據此認定這應該不是彬司一派的註記,更不可能會是彬司親自所寫的。當時,陳師傅的解釋個人認為很有道理!
但是為了慎重起見,筆者認為應該多收集一些構件的註記,有比較多的資料佐證來做整理分析,會是比較好的方式。因此積極尋找構件上的毛筆字註記,加以拍照記錄、做比對。很快的就發現有值得深究之處。
剛開始的時候,個人未曾在螭虎造型的構件上發現毛筆的註記,所以,直覺地認同陳師傅的判斷,也曾向陳師傅說及個人想法。後來,卻又發現了幾個構件的註記內容有異樣,開始懷疑原先的觀點是否正確,最終推翻了這個觀點。
其中一個是有陳師傅之「右畔后步口正足四架一芸付栱」註記的構件,上面的舊毛筆註記是「前進右后正路下山」,這是一個有螭虎造型的栱(疊斗中的副栱)。
螭虎栱全貌 構件上舊毛筆字的註記
螭虎栱 構件上的新寫註記
另一個是有陳師傅之「右畔后步口正足四架正栱」註記的構件,上面的舊毛筆註記是「前進正路右后步口下山四架正拱」,這是一個俗稱為關刀栱的構件(疊斗中的正栱)。
上..關刀栱的全貌 下..構件上 舊毛筆字的註記
構件上新作的註記
透過這二個栱傳遞出什麼訊息呢?
1. 螭虎栱也出現了毛筆註記,而這螭虎造型確實是彬司的獨家風格,陳師傅也確認無誤。所以,可以證明這栱上的毛筆字應該不是1892年的大木匠師所寫的!
2. 這二個構件都出現了『下山』的註記。假設,假四垂的作法在彬司之前未曾出現,這栱上的毛筆註記也就不會是1892年的匠師所寫的。如果要說這毛筆字是最早的匠師所寫,那恐怕就要推翻假四垂的作法是彬司所帶起的說法了!
3. 這二個構件上二種不同的註記相似度很高,應該是同人所作的註記!
個人發現這些狀況後,及時告知陳師傅,並詢問陳師傅的看法。
陳師傅仔細思考後做了一些說明,從本人後來收集的這許多毛筆字註記顯示,其中混雜了多種來自不同匠派的用語,可以肯定的是,『前進』這樣的用詞應該不是彬司這一派的匠師所寫的註記。再者,假四垂的作法在台灣確實是彬司所走出的一條路線,應該也是無庸置疑的。所以,最有可能的狀況就是在移地改建時(1912),為求新舊的統一,而沿用舊有構件上的部分用詞寫法,因而造成新做的構件上的毛筆註記用詞,並非是彬司一派的慣用名詞,更因此造成不同派別的名詞混雜的情況。
因此,這些具有毛筆字註記的舊有構件中,有的是在遷建時新做的,有的則是最早的構件沿用至今!而從這些字跡的相似度非常高的狀況看來,這些毛筆字應該是在遷建時由幾位師傅統一重寫過的。(後來整理過較多的構件後確可證實,構件中有新有舊,並非全是同一時間作的東西。)
上圖..前述的正(關刀栱)、副栱(螭虎栱) 組裝後的樣貌。
關於構件上加做註記的方式,個人也特別求教於陳師傅。
陳師傅表示,一座建築物需要用的構件相當的多,所以,一定要做註記才不會弄錯。有共同理解的註記名稱,作業時才有辦法彼此溝通。( 才不會雞同鴨講 )
通常,主事的大師傅會分派幾位不同的師父負責(整個案子中)不同的區域,依大師傅的規劃設計完成內容。各自負責的區域內容完成後,都會先作確認與試組裝,然後,負責的師父就會在各構件上做註記,以便未來正式組構時可以清楚判別。因此,註記的文字可能會由不同的師父完成,也就會有幾種不同的文字筆跡,這是正常的。
本人在收集到的構件之舊毛筆註記資料中,至少可以分辨出三種不同的筆跡,可以證明陳師傅的說法確實無誤,而這些做法(名詞)也真的是自古一脈流傳下來。
來工地確實可以學到不少東西,不過,能學到什麼就要各憑本事了。個人也從大木陳師傅身上發現,這些老師傅對於大多數的所謂專家學者頗不以為然,年輕一輩的就更不用說了。其狀況是,有些人(專家學者)憑著別人辛苦調查的結果就胡謅亂湊,自己根本沒到過工地去作實地調查了解,也不清楚施工、材料…等實際問題,有了個學位後就大鳴大放、接案子、當老師,其實恐怕連修復案工地鷹架都沒爬上來幾次。
還好我沒讓師傅討厭,他們對我幾乎是有問必答,只是我不太敢多打擾他們,深恐礙著他們重要的工作了。
有一次,一位大木師傅就問我:「你是在學校當老師嗎?問那麼清楚、拍那麼多照片、還自己畫圖,是要回去教學生嗎?」我才老實跟他說:「不是,我只是有興趣、想要把一些事情弄清楚,不過我偶爾也有在兼課,所以要弄得更清楚,不可以講錯、教壞學生!」
對自己講的話、寫的東西要負責任,這也是從這些老師傅與幾位前輩身上學到的,做人做事本該如此不是嗎?只可惜,有不少文史界的前輩,甚至學校的講師、教授都缺乏這種態度!唉!...
後記 :
同樣的一件事情,有些人並沒有專業的基本素養用猜的,有些人則是打混鬼扯、有的則是自己任意判斷瞎說,這些人也發表他們的觀點,卻是毫無根據的論點。但是,看的人並不知道狀況,就相信了,這是很讓人遺憾的事!
對於這些舊註記,有人就直接說是2012年的匠師寫的,實在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提醒大加注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