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分享過:因為自己對一些現象的好奇,讓我努力的去追尋一些答案!不像一些專業科系畢業的,因為受過一些專業訓練,因為有學校與師長的資源,不管是找資料或做研究,總是比我們這些外行人做得好。
相對的,這些專業人只要學得夠好、夠認真,也總是比較容易從適當的角度去看事情!(雖然只是極少數人)
缺乏這些訓練與資源的外行人(我),只好用『勤能補拙』的方式拼命做!期盼可以有一點點小結果,讓自己解除疑惑!(因為內行人好像幫不上忙)

 

我像一些朋友一樣,也總是被廟宇的門神所吸引!(從很久以前)
不過,關於門神上的一些問題,卻也常常是得不到明確的答案。
近年,有位前輩寫了一本門神的專書;最近,文件會也出版了一本『門上好神』;有位以前認識的前輩,也以類似的題材寫了本畢業論文。
當然,以前也有些相關題材的書籍或論文,看起來好像東西不少,可是,總是有些問題沒辦法講清楚!

後來自己下功夫之後就知道原因了!

因為,要把事情真像弄清楚很累,為了現實考量,大家都不去碰觸。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程度太差,始終看不到問題的重點。
就像有前輩師長說過的,大多數人還只是被表象所吸引,只是在收集與談論表象上的事,而忽略了事物本質的研究探討。
是的,我們看到最多的確實是都在談表象的問題,最多也就是所謂的整理分析,看看繪師的風格特點,或是整理一下門神有哪些題材,找一下相關的門神故事,差不多就是這樣。(偏偏一些書與論文連表象問題都談不清楚、有錯誤)
至於,為什麼是這樣?
這個問題牽涉層面太廣,要做出一點甚麼成果似乎不容易,所以,沒有人願意去做。也或許,有人真的像我一樣默默地在做,只是未有成果之前不敢隨便張揚! 

最近聊到一個話題時,讓我印證了一些自己的觀察結論。話題的開始起於「台北保安宮」的門神,可是有一些印證,則是出現在南投的「燉倫堂」。
這些狀況的印證,分別是來自三位不同地區、派別的彩繪匠師。 

分享一,

寺廟的很多事情,有時候身為「人」的主事者不一定敢決定,所以都託於神意,都用擲杯筊的方式決定。門神的彩繪,有些時候也是如此。畫的人是誰,畫什麼門神,有時候也都是問出來的!(有的則是業主-主事者-的要求)
所以,哪天看到什麼不太一樣的門神組合,別太意外! 

分享二,

有些事物的形成,有其背後的特殊成因,有時不能用單純的所謂「常理」來判斷,更不能以此論對錯!以下這組南投「燉倫堂」的照片,大家會不會覺得有點奇怪呢?

燉倫堂  魏孝穆攝 

一般應該是秦叔寶、尉遲恭擺中間,文官門神擺兩邊。怎麼這一組門神卻是讓秦叔寶、尉遲恭擺右次間,放在位階最低的位置?而且,兩組文官門神的畫風也不相同!原來,中間那組門神是最先畫的,請了A彩繪匠師來做,左右二門原來是沒有畫門神的。隔了一段時日之後,業主才又再找不同的匠師來把左右邊的門神畫上。或許是以「左文右武」的想法看待,因此把文官畫在左次間、武將畫在右次間。
至此,就很清楚的知道了這組門神樣貌不同的原因。如果不知道原由,大家恐怕又要費神去假設、推想、詮釋了! 

分享三,

有些事物沒有絕對的標準,只要自己有一番道理(立論基礎),或是業主有自己的想法,真的是沒甚麼不可以!
要說的是,畫師的表現內容! 這一點其實我早有想法!
我認為:
以前這些匠師不少人是不識字的,根本沒辦法去做到多看書、研究經典等等基礎功夫,師父怎麼教就怎麼學,照著做就是了!所以,有人不懂這些典故…等等,畫錯甚麼內容、甚至牛頭不對馬嘴,也別太驚訝!
也因此,有些匠師很珍惜「畫稿」這類東西。因為後輩沒能力去創作,或是說怕被罵不敢自己創作…等等原因,所以只能照著就樣去畫,就算有變化大概也不會差太多! 一直到近年來才有比較多的變化!
近年來,一方面因為各祖師爺的徒子徒孫漸多,為了要接案子就必須展現實力、甚至創造自己的風格,所以漸漸有了改變。
另外,也因為近年來的資訊流通方式改變,還有許多研究者的投入,讓以前很難投入去做的研究與考證,成果豐碩!有些匠師也懂得適時吸收正確的知識,修正自己繪畫的內容。(這是很好的現象)
凡此種種想法,陸續得到不同匠派的幾位彩繪師傅的確認!因此,看到彩繪內容有甚麼異同、風格有什麼異同,都不需要覺得太奇怪!
沒有什麼事是絕對的! 

分享四,

台北保安宮,應該是大多數人都不覺得陌生的吧!
它的正立面上有五組門扇、五對門神,它們也讓我有點好奇。我沒有查到什麼明確的資料,只是自己的推測加上其他畫師的推論,若有人知道實情的,歡迎來分享指正。不然,就只能等有機會親自向劉家正老師請益了!
第一個疑問是,為什麼三川殿的左右次間畫的是太監,而更外側的龍虎門廳畫的卻是四大元帥?依一般的邏輯來說,四大元帥是「神」,應該畫在三川殿,而身為「人」的太監應該畫在最外側的門上才較合理!
我們的推測是,最外側的四大元帥是比較晚畫的,最早可能沒有畫門神,所以才把四大元帥補畫在這個位置!(也或是有我們不知道的想法)
這狀況,或許就像是南投的「燉倫堂」的一樣。

保安宮龍門門神.jpg  

另一點是最左側那一片門神上的「高元帥」造型,個人以為,門神是護衛門戶之用,為什麼這位高元帥(高友乾)沒拿兵器,卻有個小孩呢? 雖然,在道教的相關資料顯示,高元帥的職責中有護衛小孩(監生)之能,可是門神畫得這麼文質彬彬,總覺得有點奇特!(與高元帥配對的是溫元帥-溫瓊)
在台南北極殿三川殿次間,潘麗水先生也畫了同樣一組的四大元帥,卻有幾個明顯差異。一是安排的位置不同,一個是內容有異 : 保安宮用高-溫-趙-康四位元帥,北極殿則是康-趙-高-李四位元帥。( 排列順序是從廟外方向正面看去,由右而左的順序 )
另外,潘先生畫的高元帥沒出現小孩,而是拿兵器-劍,比較符合我們一般人對門神英勇形象的認知!
由此可以說明,只要大體上的內容符合一般人的認知、符合相關典故(經典)的內容,細節上的表現不一定是一成不變的! 

基於以上種種,再次印證:
不要隨便再去說甚麼規定如何、一定要如何如何,又去說誰的對、誰的錯,特別是這些神明的事情! ( 除非您能舉證有哪本古代經典是有「規定」、而且經過神明認證的!)

 

arrow
arrow

    水瓶尼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