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不少人會和我一樣地說:「我是看李教授的書長大的。」
這樣的說法或許誤差了一點點,因為我沒那麼年輕!不過,在傳統建築這條學習的路上,可以說是看著他的書一路走來的。所以,他寫的書幾乎家裡書架上都有,比較遺憾的是,早期的幾本書被借走一去不回,後來一直沒機會全部補齊!
因為上班的工作與傳統建築無關,退伍後也未再進入學校體系,過去我並未聽過李老師多少課程,只有寥寥的幾次講座。後來,那一股心中的熱情讓我開始追逐一些名師的講座,限於上班加班的日子裡,機會也總是有限。
不過,總是有些緣份會與他相遇!
我在一個古蹟基金會上班時,他是會裡的董事,也是志工培訓課程的講師。
我為這古蹟撰寫了一本『志工導覽手冊』,親自到他公司請益,請他過目、指導。
在台北市另一個古蹟擔任志工時,受訓課程又碰上李教授。後來,古蹟修復施工當中,我聽了教授的建議來工地學習,又與他有多次的會面,還讓他指導了些東西、為他拍了些照片。
去年李教授在中山堂的一個特展,有一段介紹教授的影片,我驚訝的發現片中出現了我幫教授在那古蹟工地拍的照片 (我想,大概很少有人會在那樣的狀況下幫教授拍照吧!)。 第一眼看到時心中好激動!
今年農曆春節時,帶著家人去淡水,竟又碰到李教授一個人出來寫生,小女孩打擾了『阿伯』一陣!
前幾天又去中山堂聽李教授的演講!
他總是那般的謙虛,在演講開頭時還很謙虛的說著,其實應該還有比他更適合的人云云.....。李教授在傳統建築界的地位,其實又何須多說,能請到他來講課是多麼難得。但他始終是那般的謙虛、和氣!
即便是私底下在工地裡碰上了,他對我、對匠師,也都是如此的溫和有禮。誠如內人所說的:李教授的言行與身教,堪稱是一種令人崇敬的風範!!
看到這般的大師如此,不免又讓人想到身邊的一些人,參加幾個團體、志工隊一點時間,或勤跑一些講座、聽老師導覽,有了點時間、記得一些個甚麼,開始會指導後進,顯現出一些不凡的氣勢與姿態! (搖頭嘆息)
唉! 真個是半瓶水響叮噹阿!
越是有實力有修為的人,總是越懂得謙虛,懂得為人處世之道!不管是向李教授這般有名的人,或是身邊一些前輩,像:洪老師、謝老師、郭老師、何醫師…等等,總是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到一些風範! 讓我有學習的對象!
另一群人我也很感謝她們,有她們在那邊四處亂竄,讓我有引以為鑑的對象,隨時提醒別像這些人一樣! (惹人厭)
那天聽完李教授的演講,主辦單位雄獅圖書在門口有擺了個小攤,賣李教授寫的一些書。我買了一本『爸爸講古蹟』,這本是我一直沒有買的書,因為缺乏購買的動力。今天卻毫不考慮的就買了,因為想買給路路!
還特別去排隊請李教授簽名,還麻煩李教授多寫了『給天行』三個字!我並不期待女兒可以跟我一樣熱愛傳統建築,不過,卻是她必須知道的。
農曆春節那次遇到李教授,愛畫畫的女兒纏著寫生的教授好一陣子。為書簽名時,提到這個當天纏著他的女娃兒,李教授還笑盈盈的。李教授還送了我一份小東西,矚我下次連絡一下、帶女兒去家裡坐坐!哈哈哈,教授您可忙著呢!
「沒關係!你就先打個電話與我約時間!」,教授還是這般的親切可愛!李教授就是這樣的和藹可親!
內人得知後還說著:乾脆去拜李教授為師好了!若真是這樣,那還真是小女的福氣了!
可惜的是,像李教授這一些有真材實料的老師,隨著年歲的增長,慢慢要退休遊山玩水去了!記得,夏鑄九教授退休時,就有人也有這樣的感嘆!是啊,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嗎?不知道能不能這樣說,不過,看起來是後繼無力!
再年輕一點的,認識的一些老師裡面有明顯成就的不多,不喜歡的倒是多一些!更多的一些大概就只是混日子的吧!(包括我自己的老師、學長、學弟與同學)
<演講活動報到處>
<演講場地-台北書院一景>
<李乾朗教授開講>
<李教授贈送的小禮物>
<在會場上為女兒買的書>
<李乾朗教授給女兒的簽名>
<今年春節 在淡水遇到李教授出來寫生>
<女兒仔細端詳著李教授作畫...好像在幫忙檢查有沒畫對>
<路路很認真的看著李教授作畫>
<李教授在講解畫作的內容>
<李教授的畫作>
<在淡水遇見李乾朗教授的地方>
<李乾朗教授在工地做攝影記錄>
<李教授在工地作速寫記錄>
<李教授與大木師父李朝洋在工地對話-李師傅是彬司的曾孫>
<李乾朗教授指導我如何欣賞彬司的螭虎栱>
<我在工地時的隨身傢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