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覽解說十多年,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好、不好,聽眾自有看法。…^_^…我-應該還可以吧!
有學生、年輕夥伴問到如何準備一場導覽解說,
除了之前在部落格中分享的一些內容之外,於此
借用我在台中授課時準備戶外研習課的做法,
再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2015年受朋友與網友之慫恿、期望我去台中市開班授課,
我對於中部的一些知名古蹟雖有所知,
但是並非知之甚深、了解透徹,所以,
需要好好的研究與準備,才能為大家授課、解說。(才不會誤人子弟)
這一篇就以準備「彰化元清觀」這場戶外研習課的經驗作分享,
或許可以讓朋友們借鏡參考!
-- 五組門神極具可看性!
戶外研習(導覽解說)的內容,有其對象與目的上之差異,
即便是講解同一個標的,內容也會不同的。
這應該是身為導覽解說者應有基本的觀念!
(希望聽講者也有這樣的認知)
既然是課程中的戶外研習,它就是系列中的一堂正式課程,
更是用來印證一些課堂中所說的內容之實物解說課。
所以,是依『臺灣傳統建築』系列課程的想法去規劃課程,
自然是不同於一般文史老師或是導覽志工所講述的一套內容。
-- 彰化元清觀有很多精彩的建築表現
-- 施工期間所攝- 陳穎派先生繪製門神底稿
壹、講解(授課)內容
一套完整的講解內容- 特別是針對傳統建築的喜好者或學員,
依我看來應包括以下這些內容:
一、文史…
地區開發史 與 重要人物;
建築物主人家族史 與 重要人物。
二、建築…
建築物的興築史;
建築規模、格局、景觀等;
構造與技術:大木、小木、石作、磚瓦作…等;
建築裝飾:彩繪、木雕、石雕、磚雕、剪粘…等;
建築裝飾題材:人物戲文、圖紋意涵、門神…等;
交趾陶
三、文資議題…
保存歷程與作為;
修護工程歷程與作為;
經營與再利用歷程與作為。
當然,這些除了針對建築物個案的內容之外,
相關的基礎知識當然是絕對必須先有的。
-- 專業報告中的建築測繪圖與施工圖是重要的參考資料
-- 元清觀的大木構造很精采
貳、資料收集
因為要能詳細講授、解說相關的內容,
事先當然要好好地收集所有資料研究。
課程的主軸是「傳統建築」,有關文史的部分約佔20% 左右,
重心主要在建築相關的部分,而且,
這是個稍有深度的系列課程,學員中也有一些是有經驗的,
甚至是相關的準專業人士,準備資料的深度也不同於一般。
以「元清觀」此案為主之專業參考資料如下:
1.《彰化市傳統建築關帝廟元清觀威惠宮調查研究》,
漢光建築師事務所,1982年。
2.《彰化縣二級古蹟元清觀之研究》,葉素娟,彰化師範大學,1995年6月。
3.《彰化縣第二級古蹟元清觀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
曾文吉建築師事務所,2002年8月。
4.《國定古蹟元清觀0409火災清理保存工作》,中國科技大學,2007年6月。
5.《彰化縣國定古蹟元清觀正殿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
張義震建築師事務所,2011年9月。
6. 《古蹟歷史建築火災後緊急清理保存程序之研究- 以國定古蹟元清觀
為例》,蘇耿照,中國科技大學,2007年6月。
這些專業的論文、資料或許對有些文史老師是難以下嚥而不看的,
相關報告資料中所附的建築圖、檢測報告、預算…等,
對我來說則是相當有用的,透過我的消化在分享給學員,
也讓他們減輕不少自己研讀報告的壓力!
(還有一些一般性的書籍與資料等,在此不特別列入說明)
-- 彰化元清觀幾年前曾發生大火(引用官方照片)
叁、現場勘查
70年代的整修,我就多次到過這個工地,甚至在工寮住過一些時日。
因為,我曾在負責本案的建築師事務所實習一年多,
當年的現場監造者亦是我的學長。
在正式上課之前一定是要來現場勘查的,
雖然距離台北有一段路,我也不會因此就馬虎。
我總共來了三趟,第一趟花了一整天的時間,
盡可能地做了完整的影像紀錄與簡單地勘查。
花了一整天盯著電腦檢視完成第一次的成果之後,
再加上看完那幾本參考資料,找出來的問題與需要現場再確認之處,
就成了我第二次再去拍照與勘查的重點。
第二次還帶了雷射測距儀與相關工具,
大體上檢核了相關報告中的一些尺寸數據,
再針對有疑義部分做進一步確認,
並補足第一次拍攝不足的照片細節。 這又花掉了一整天的時間!
最後又來了第三次,不過只花了三個多小時,
把自己規劃好的講課內容做一次預演與確認細節,
再補充前兩次不足之處,大約又花了近半天的時間,
另外半天,則是當作另一次戶外課的初次探勘行程。
(總共從台北下來彰化三趟,花了二天半的時間)
課程紀錄照
最後,把元清觀在各個面向上特殊之處做個完整檢視與整理,
配合自己勘查的發現與自己在課程上的規劃,
再確認最終版的戶外課講解內容!
當然,還要為同學編寫上課用的講義,
並印製解說時需要的輔助照片與相關建築圖面。
(在家的作業大約花了七個工作天的時數)
還有,正式解說那天還帶了上述專書中的四本與學員分享。
…………………………………………………………………
以上,就是我這一堂「彰化元清觀」的戶外課準備過程,
效果呢? 同學的反應是- 滿意的!
而且有學員告訴我,我講的不少(建築)解說內容都是其他老師從來沒講過,
他們也從來不知道的。
(光是解釋柱子與柱礎的一些重點就講了差不多二十分鐘)
-- 「元清觀民藝館」一定也要好好看完的
因我們可說是準專業的「臺灣傳統建築」課程,
不是一般的文史導覽解說。(對一般大眾)
而且,我們一堂課都至少講足了三小時,
不是一般的二小時導覽,內容的質與量(重點)自然會有不同!
如前所述,解說的「對象」與「目的」上之不同,
解說的內容與強度自然是有差異的!(所以,沒有絕對的好壞)
歡迎大家參考指教!
-- 數年前拍的後殿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