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聲明一下:

此篇不是要談甚麼了不起的理論或發現,只是分享一點點自己的心得,也算是回應一些朋友的問題,如此而已!

李乾朗教授在工地與陳朝洋師父對話N.jpg  古蹟現場直擊 

以下的分享,完全只是個人累積的經驗心得,而且它們還在持續修正當中,目的很簡單,就是把自己想要記錄的東西盡量做到「忠實記錄」與「得到清晰的影像」,並且盡量是接近觀看時的理想狀態。沒有甚麼純攝影藝術的成分

這樣的影像紀錄,不同於網路上常見的那種旅遊紀錄、到此一遊的東西,這樣的影像紀錄一方面是希望留下這些老建築與工藝的身影,以防未來不可再見!(可能是消失,也可能是被整修壞了,或被改頭換面!)

另外,這樣的方式記錄下的影像,還有作為必要的研究教學...等等之用!

所以,如果您沒有這些目的需要,這篇分享可能對您就沒太多價值!

 

旅遊式的攝影記錄:

這種狀況通常發生在文化觀光旅遊的活動,或是,參加導覽參訪的行程,須要跟著團隊一起行動,沒有太多時間做自由活動時。

這時候,我的單眼相機上通常只會裝上一顆多用途的鏡頭,除了多帶一顆備用電池外,不會多帶東西 ( Nikon D300機身+Tamron 18~270mm/f4鏡頭+16G記憶卡 ),設備總重量約是1.5公斤。當然,鏡頭上會有基本的保護鏡與遮光罩,該有的基本清潔用品也是要帶著

因為平常生活沒有太多時間做後續的電腦影像處理,除了有特殊的需求外,現在拍照時的機身設定通常是:ISO1600 ( 以得到較高的快門速度 ),白平衡是自動,影像品質的是最高的( 4288x2848 ),影像格式是JPEG(這樣的品質可以印出一張清楚的A3大小照片)

( 如果懶一點,就帶類單眼的Nikon P-600,更加輕便。不過品質也稍差一些 )

1030315_25-43.jpg   

 

專案式的影像紀錄

這個所指的是專門找時間去好好拍照記錄的狀況,這時候就會帶比較多東西了。

相同的D-300(因為我只有這台)機身,鏡頭會多帶Sigma 10~20mmf4)、Tamron24~70mmf2.8)、Nikon 70~200mmf2.8)三隻鏡頭(共約3公斤)。視狀況決定是否要帶三角架,還會帶Nikon SB-800外接型閃燈,八個充電電池與配件。包包裡還會有筆袋(鉛筆盒)、LED手電筒、雷射測距儀、捲尺、筆記本、設備用清潔用品等,這一大包總共約有10公斤(當然還要有一個好用的-專用的-攝影背包)  拍照時的機身設定大致與前項相同

1030315_26-43.jpg


專案式的拍攝既然是要完整記錄所以是要有計畫性的事前的基本資料閱讀是一定要的,才不會錯過必要的重點
拍照時通常是先拍一張整個空間全景重點是要看清整體樣貌;然後拍上半部木構架的全貌,再拍每一個構件(正面、側面),最後再拍個別的細節或特色重點。重點就是:由大而小、鉅細靡遺。(影像數量將會非常多)

下圖這個構架除了全景外另外又拍了12張近景特寫

左廊構架-1

 

為什麼拍那麼多張

偶爾與朋友討論到相關問題我常會說到拍很多這件事有朋友覺得難以理解我想差異點是出在拍照的目的」(用途)!

因為我的拍攝方式是-完整記錄用途還多了研究教學」,只要狀況允許我就會鉅細靡遺的拍深怕沒有機會再來或是被換了面貌

以下圖為例

彩繪_戰宛城  

這一幅彩繪除了拍整幅的樣貌外我還會再拍更近的重點部位如下

戰宛城-1

 

戰宛城-2

 

戰宛城-3  

所以,這一幅彩繪我就拍了四張

 

因此,稍微有點看頭的寺廟我至少要拍個三五百張,如果較精彩會有特殊性的,恐怕要千張了!(在萬華-清水祖師廟拍陳壽彝先生繪的三對門神,就拍了六十多張。去了二趟 但一間廟還沒拍完 已經拍了九百張

上界八仙-1

  萬華-清水祖師廟_" 上界八仙 " 之一
 (
360 mmISO3200f7.11/60-0.7EV、手持、機頂閃燈)
   

光線的問題

傳統建築-特別是廟宇,常常會碰到環境光源不理想的狀況。我不喜歡用閃光燈,一方面是他容易引人注意、甚至引人反感;另方面就是會造成反光,讓畫面變差

所以我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買大光圈的鏡頭這做法的缺點就是要多花不少錢而且這類鏡頭通常比較重比如若是用70~200mmf2.8)的鏡頭加機身就超過兩公斤了!用這鏡頭再加上它的防手震功能快門會比一般鏡頭時快4

再來,單眼相機的畫質較一般數位相機好感光度就會用高一些室內常都用1600有時甚至用到3200。與前項鏡頭的優勢相加乘,大多數的狀況都可以解決,也可以因為用自然光拍攝得到較好的色彩表現。

 

若是一定要用閃光燈,盡量用外接式閃燈。缺點同樣是-重!可是,優點一、燈頭可以調角度,適用性與表現性較佳;優點二、出光率較強,比較符合使用需求;優點三,與相機功能的搭配度較強(單眼的優勢)!

為了不要讓反光太強或是光線太直接讓畫面生硬,通常我會用散光片(罩),讓光線擴散、效果較柔和。再者,可利用相機的控制選項適度減光,避免畫面因光線太強而過白! 狀況允許的時候,調整燈頭方向用間接光的方式拍攝,效果更好!
利用不同的光線狀況拍攝多張照片,則是另一種保險的方法,不過又讓記憶卡的負擔增加!

 

長鏡頭的優勢

長鏡頭主要的優勢在於:一拍攝距離較遠的東西比較不會被擋到或是影響身邊的人站遠一點拍往上看的角度較小不至於傾斜太嚴重

缺點:重量大、要花多點錢!…還有-大鏡頭挺嚇人、挺招搖的!

( 現在的類單眼之望遠功能都很強,但是很容易晃動,一定要用三腳架 )

前殿_托木 
  站遠點用長鏡頭,可避免仰角變形

250 mmISO2500f2.81/125+0.3EV、手持、自然光)
 

連拍的優勢

單眼相機的連拍功能也是挺好用的,當你拍快速移動的東西怕有漏網鏡頭時,用連拍是很有保障的。另外,怕手會晃動的時候(拿不穩),用連拍方式也是可以多一層保障的選擇(如果手很不穩也就沒用了)!

 

想要得到這麼多(設備)優勢與功能,就非得用單眼相機不可!缺點就是重、貴!

要不要這麼辛苦,就看著辦吧!

( 從軟片時代就開始用單眼相機,所以,數位單眼也是必然的選擇 )

再提醒一個,備用的記憶卡或電池別忘了,東西小不太佔空間或重量的,千萬別偷懶,免得在緊要關頭後悔莫及!

 

作品呈現:
對應於我原先設想的目的總會希望最後呈現的影像樣貌是盡可能理想的因此絕大多數的影像都需要在電腦上做整修」,不過都會控制在最低的範圍。所謂最低的範圍指的是去雜訊雜點)、調整色溫正確的顏色表現)、調整變形(控制變形量在最小)、裁切(去掉不必要的畫面內容)…等。
對於許多攝影者會用得一些特殊技巧,例如:拍照時搖黑卡、數位後製調色、影像合成…等,就不會是我所需要的,因為拍古蹟不是在搞攝影創作。(適可而止)
本篇寫的只是很基本的部分,之後會再繼續寫點別的...^_^

如果您需要攝影的知識,建議您還是找個地方上課把基礎學好,會有實質的幫助! 

註:D-300是非全片福單眼相機,使用鏡頭時的焦距要乘1.5所以18~270mm鏡頭就變成是約28~400mm的焦距,類單眼機P-600的焦距則是24~1200 mm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水瓶尼克 的頭像
    水瓶尼克

    水瓶尼克的傳統建築

    水瓶尼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