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日有篇新聞讓人感到高興,是有關文化部「重要傳統藝術暨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保存者」的,本年度核定的「人間國寶」其中的一位得獎者廖文蜜師傅,我曾經在一個工地中在他身邊跟前跟後數個月,深深為他高超的技術感到佩服!

990415_016.JPG

不過,感覺上他話不太多,我又不懂客家話,還不敢隨便打擾他工作,因此交談的次數很有限。近期知道他在南部一個工地,想去拜訪他、為他做些紀錄,去了兩趟卻一直沒能見到他本人。這下他得獎了,會不會讓我想做的紀錄工作更有難度呢? 尚不可知!

印象中,年輕初踏入古蹟修復這個圈子時就曾在工地見過廖師傅,初入圈子的我當然是都還搞不清楚狀況的。
數年前有幸在一個工地再見到他,跟著在鷹架上下紀錄不少工作內容拍了數百張有關他的照片,工地的見聞有簡單寫了一些東西,本來想等訪談完成再好好寫寫,看到這則得獎新聞,又看到某教授的發言讓我有些不爽,所以,簡單整理一下先前的稿子與大家見面了!

990527_009.JPG

………………

這些照片是哪個工地拍的,朋友們就不需多問了,那不重要!

只是想簡單聊一下我所見到的這位長者。

990416_195.JPG

那年在工地遇見師傅,聽說他已七十出頭(確實年紀我不清楚),瘦瘦的身軀看來很硬朗,穿梭在鷹架之上,非常自在!

他大概與一些長輩匠師一樣放不下心交給晚輩去做,所以,很多事情都親力親為,至今仍是如此!

進場施做前,有一日在工地看到他穿梭在屋頂之上,四處詳細檢視木工完成的屋頂狀況,有時看似心中在盤算著什麼,大概在思索著要如何下手工作吧!

990318_031.JPG

990318_044.JPG

990318_046.JPG

990409_007.JPG

屋面的瓦養、防水、砂漿層等工作完成後的某一日,他又一個人走動在屋面之上,端詳著圖面一陣之後,拿了一些瓦片、捲尺等,東量西畫的算著瓦攏、做著放樣的工作,想必是準備要鋪瓦了!

990412_068.JPG

990420_033.JPG

990518_112.JPG
我一直注意著他是怎麼去定出許多位置的屋脊弧度,看了半天才稍稍看出點眉角!

只看著他拿著一根繩子東比西比的,然後固定好它們,繩子就呈現著某種垂度的狀態懸在那裏,他就依著繩子的垂度砌造那些屋脊,最後經過適度的調整與砂漿順平後,就出現了美麗的曲線!  只能說:服了他!

990420_062.JPG

990420_072.JPG

990421_138.JPG

每一個小段落完成,他必定很仔細的檢核應有的平直度、水平、尺寸等,完全不用等監工來檢查叮嚀,非常的負責、認真!

990512_059.JPG

990520_069.JPG

990522_068.JPG

990527_221.JPG

在這工地我也是第一次親眼見識到書上說的『蜈蚣腳』之鋪瓦的方法。
看過之後才深深瞭解為甚麼現在的年輕匠師都不這麼做,太麻煩了!
現在的匠師都太依賴所謂先進的材料,而捨寄了許多先人累積的智慧,才會出現以前做屋頂可以用數十年不漏水,近十餘年有了先進的防水材料運用竟然三、五年就漏水的狀況!
某位教授說某某人是台灣唯一會這種鋪瓦方式的匠師,實在是讓我有點氣憤的,也讓我又想到以前有位匠師告訴我的:現在那些高學歷的學者之施工經驗,大都是在冷氣房裡吹冷氣學來的!」,意思就是說,這些高學歷的學者、教授大多都沒實際待過過工地好好學習,只會看人家拍的照片、寫的工地紀錄來當作自己的實務經驗」,亂吹牛!   看來,老師傅所言不假!

990415_069.JPG

990420_019.JPG

990515_030.JPG

990515_045.JPG

老匠師還有一些很厲害的功夫,可能也是長年工作所練就的絕活!

其一是眼力。廠商送來的瓦片,在我們看來都一樣,可是到了他手裡就硬是不同,他看看摸摸就可以分出不同弧度的瓦片,把曲度近似的分成一落落的放著。第一次看到有些好奇,利用中午他們休息時間,去把每一落的瓦片抽出一片來比較,還真的是不太一樣!  太厲害了!

990520_051.JPG

還有一招是排瓦片!

屋頂瓦片一片片之間都有一定的重複相疊長度,依屋面狀況有數種常用的方式。我們一般人或許會想著,瓦片是一片一片排上去的,其實不盡然!
我發覺老師傅常常一次都是拿了數片,放在手上搓一搓,他們就呈現等距的方式排好了,而不是一片一片的排!
那一疊瓦片放上屋面該有的位置時,老師傅會再檢查一下是否整齊、等距,而且很少看他用尺量,都是靠眼睛看的。我有次用尺去量了一下,有誤差之處大約都不超過2mm

990520_122.JPG

這樣了厲害腳色說他們是國寶,實在是不為過…^_^

期盼能有機會與他做訪談,多學習一些東西!

 

arrow
arrow

    水瓶尼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